(原文刊登于2020年12月6日《星洲日报-副刊》)
因为剧名,《那些我爱过的人》一开始并没有勾起我想追看的戏瘾。我想这个问题也困扰了制作团队良久,以致前后总共更改了剧名三次——从《祸后》、《致所有爱过的人》到最后敲碗的《那些我爱过的人》。
《那些我爱过的人》有3条主线。第一是整部剧集的主轴——7年前车祸死者的遗孀姜煜诚(林文龙饰)和方乐汶(黄翠茹饰)7年后的重逢和后续发展;第二是男二古希晨(马贯东饰)和女二方书文(连诗雅饰)的感情线;最后则是姜煜诚和方乐汶的下一代姜子优(苏皓儿饰)、朱嘉炳(顾定轩饰)和共同好友莫宇谦(李任燊饰)之间的情感瓜葛。开始追剧的契机是无意间在YouTube刷到有关古希晨和方书文的剧集精华。
古希晨是一名患有亚斯伯格症的医生。通过方书文,我们了解到又称自闭症谱系障碍(Autism Spectrum Disorder,ASD)的亚斯伯格症有以下的症状:“兴趣单一,不喜欢社交活动,不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想法,不会分析他人的面部表情,不喜欢去人多吵闹和陌生的地方”。然而他们的智力正常甚至偏高,还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,是“聪明版”的自闭症。所以剧中的古医生其实是一个智商160的天才。
因为7年前的那一场车祸,希晨与书文邂逅并暗恋她;7年后在工作的医疗中心重逢,决定展开追求攻势。方书文是方乐汶的妹妹,高佻、高颜值、高学历,是医学界有名的妇科圣手。患有亚斯伯格症的男二追求看似高不可攀的女二,这样的搭配似乎只会出现在“纯属虚构”的戏剧世界里。
然而在现实生活中,你我熟悉的亚斯伯格症名人其实不少。科学家爱因斯坦、音乐家贝多芬和莫扎特等就是亚斯伯格症的病患者。亚斯伯格症病患因为不喜欢和人打交道,不了解所以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和想法,所以可以把全部精力倾注于他们的兴趣上,并把想要完成的事情做到最好。除了医治病人和研究病例,希晨最想要做的事就是追求书文。理性的希晨,专注于思考如何能和书文在一起、保护她并好好照顾她,竟不知不觉展现出一套“亚斯伯格式”的感情观和待人处事的方法。
首先是吸引许多人开始追剧的亚斯伯格式的浪漫。相信许多女生都曾有过和书文一样的想法,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可以是个“完美”的男人。可是完美的定义是什么?是高富帅、温柔体贴、还是浪漫风趣?事实上,就像乐汶在希晨和书文闪婚后对她所说的,谈恋爱和结婚是两回事,结婚就如素颜般真实,每一天面对的是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。所以厮守一生的伴侣并不需要完美,而是一个可以赤裸相对之余,又会时时把妳捧在手心上呵护。
在书文被诊断患有自体免疫性肝炎时,希晨日日夜夜不离不弃地在医院陪伴;在手术成功需要在干净的环境休养时,希晨提前来到书文的家打扫并进行彻底消毒,还在一些角落贴上温馨提示提醒书文要如何好好地照顾身体;在两人的泰国闪婚之旅,不懂得分析他人面部表情的希晨,学习如何通过察言观色来了解书文是否满意旅程的安排;因为书文喜欢浪漫,希晨就上网看电影学习、看餐馆的食评,网购了书文一直很想吃的料理,还在住家的天台为她制造浪漫的秘密花园。
再来就是亚斯伯格式的实在。理性的亚斯伯格症最大的优点就是面对问题时,会直捣问题的中心找出解决的方法。书文换肝不到一年意外怀孕,想分担老婆忧虑的希晨,在知道书文怀孕伊始就收集和分析相关的资料,还上网观看孕妇分娩的影片学习如何陪产。除此之外,希晨最大的实际行动就是每一晚都会检查书文的心跳,以此来了解孕妇的情绪波动。但是过于实在的行为有时却也会让身边的亲人误会而感到难受,就像是姐夫的床照事件,希晨过于理性地证明书文的清白,反而让书文误会他和乐汶是因为看到证据才相信她。
最后是亚斯伯格式的感恩。欧丽馨(程可为饰)是希晨的妈妈,为了保护儿子,二十五年前和虐打希晨的丈夫离婚,独力将希晨抚养长大。她的世界以希晨为中心,没有她的无私付出就不会有古希晨医生。希晨知道妈妈为她付出的一切,所以虽然答应了书文婚后要过二人世界,但却买下了妈妈隔壁的房子为新居。除了是因为亚斯伯格症不容易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,另一个原因也是希望能继续好好地孝顺妈妈。有多少人在婚后还会想到要和父母同住或住得靠近?这或许是我们可以向亚斯伯格症学习的地方。
因为《那些我爱过的人》的男二人设,认识了亚斯伯格症。虽然有网民恶评说这有抄袭韩剧美剧的嫌疑,但至少通过古医生,让华人地区的观众有机会开始接触甚至慢慢了解亚斯伯格症的世界。希望能有更多的影视作品继续扮演娱乐大众之余、在社会散播正能量的角色。
《星洲日报》网站链接 – https://www.sinchew.com.my/content/content_2388321.html